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我国光伏玻璃产能增速放缓 价格低位运行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来源:M6米乐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5-05-13 08:06:35

2025-05-13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进入2023年,在光伏产业遭遇的业绩下滑和行业洗 ...

  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进入2023年,在光伏产业遭遇的业绩下滑和行业洗牌下,光伏玻璃市场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呈现出明显两极分化,领先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目前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扩张后,我国光伏玻璃行业正面临产能增速放缓,已冷修的产能超过1万吨。与此同时,受终端产品产量缩减的影响,光伏玻璃需求疲软,导致库存积压。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各厂商不得不降价竞争,使得玻璃价格持续处于低位。

  光伏玻璃又称为“光电玻璃”,是一种通过层压入太阳能电池,能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装置以及电缆的特种玻璃。相较于传统玻璃,光伏玻璃作为一类特种玻璃,具有透光率高、含铁量低、耐高温、耐腐蚀、耐氧化等特征,能够很好的满足太阳能电池在严酷环境下长时间露天工作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抵御和降低极端天气对组件的影响。

  光伏玻璃按应用场景与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超白压延(压花)玻璃与超白浮法玻璃。其中与光伏发电组件当前的晶硅路线相配套的超白压延玻璃为光伏玻璃的最佳盖板材料选择。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光伏玻璃‌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光伏玻璃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燃料动力及设备;其中原材料最重要的包含纯碱、石英砂、白云石、石灰石,燃料动力最重要的包含天然气、石油、电力,设备最重要的包含窑炉、压延机、磨粉机、切边机。中游为光伏玻璃制造。下游应用于光伏组件,并最终应用于光伏发电等领域。

  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相关企业纷纷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大力投入研发、拓展产线,实现光伏玻璃国产化,光伏玻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约为7.12亿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0.9%。

  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扩张后,目前我国光伏玻璃行业正面临产能增速放缓,行业已冷修的产能超过1万吨。同时,考虑到盈利状况、审批政策和融资成本等因素,众多新投资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一方面是由于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价格跌破成本线,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亏损,公司制作经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光伏行业产能增速已明显放缓,在2024年上半年投产、开工和规划项目数量同比一下子就下降,超过20个待建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此外,企业开工率普遍较低,主材企业开工率不足60%,多家企业国内工厂停产。整体看来,当前我国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已经低于往年同期,预计未来行业供应变化节奏会放缓。

  三、需求端:终端光伏市场进入“寒冬期”导致需求萎缩,所有的环节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亏损

  我国光伏玻璃市场主要是受终端光伏领域发展领域。受国家政策的引导、技术进步的推动、成本不断的下降下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宽,近年我国光伏市场也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装机容量得到大幅度增长,不断创下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这为光伏玻璃带来的较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光伏市场的发展,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呈现迅猛扩张之势。据期货日报数据,2023 年底我国多晶硅总产能达到了21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93%;组件产能更是攀升至920GW,这一数据远超全球447GW 的装机需求。步入 2024 年,多晶硅产能预计将逼近 300 万吨,组件产能或可超过 1000GW。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然而,随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全球光伏需求波动,光伏产业进入调整期已是必然。进入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局势开始“变天”,遭遇了显著的业绩下滑和行业洗牌,减产、关停的消息被不断传出。到2024年,光伏行业郑重进入了“寒冬期”。供需失衡的问题愈演愈烈,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几家大企业一边喊着“自律”,一边悄悄扩产,库存越压越多,利润越来越薄。行业内的一些中小企业直接被拖垮了,而大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有有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的价格分别暴跌了40%、48%、36%和15%,创下了历史新低。这种价格下滑直接打破了光伏企业的成本线,企业越生产,亏得越多。

  由于光伏行业终端需求萎缩,价格战愈演愈烈,所有的环节的盈利水平出现下降甚至亏损,各大光伏巨头的财报一个比一个惨,利润下滑成了常态。受此不利市场环境影响,隆基绿能、TCL 中环等行业龙头在发布 2024 年预告中均出现了营收大幅度地下跌现象。其中隆基绿能预亏区间为 82 亿元-88 亿元元,TCL 中环预亏 82 亿元- 89 亿元。

  目前新一轮政策调整的风声已经放出,2025年的新增装机目标从3亿千瓦下降到了2亿千瓦。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市场需求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一。这也给光伏玻璃带来了不利消息。

  受终端产品产量缩减的影响,光伏玻璃需求疲软,导致库存积压。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各厂商不得不降价竞争,使得玻璃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一度低点达到了每平米亏损3.65元/平米,折合每吨亏损729元。直到进入2024年12月,市场开始提价。2024年12月国内光伏玻璃2.0mm单镀(面板)由前期的11-11.5元/平米成交价格提涨至12元/平米,紧接着在2025年1月一轮报价中转变报价方式提涨背板,变相带动2.0mm前后板整套上调0.5元/平米,且部分下游组件企业已经陆续开始下单,接纳此价格,光伏玻璃行业在供需失衡的行业背景下仍做到了连续两轮的价格提涨。

  自2024年以来由于光伏玻璃价格走弱,行业毛利率基本持续下降,目前在 0%附近。虽然从2024年12月开始提价以来,行业利润开始稍有回调,虽仍在持续亏损,毛利率仍维持偏低水平,在-6%附近。但是亏损力度较2024年729元/吨最高点稍有减弱。截至目前行业2.0mm单镀单吨亏损在542元/吨,亏损减少205元/吨。

  在光伏行业整体遭遇业绩下滑和洗牌的背景下,我国光伏玻璃行业呈现明显两极分化,领先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持续盈利并实现净利润的迅速增加,而中下游企业则多数在亏损边缘徘徊。

  例如2024年上半年福莱特实现营业收入106.96亿元,同比增长10.51%,净利润更是达到14.99亿元,同比增长38.14%。其总产能为23,000吨/天,其中部分已冷修。目前,国内外多个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

  信义光能在2024年实现收益约126.87亿港元,同比增长4.5%,毛利也大幅度增长27.5%。其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吨/天,产能充足。

  彩虹新能源在2024年上半年也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0.39亿元,同比增长58.37%,总利润达到1,386万元,同比增长109.63%。

  凯盛新能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9.79亿元,同比增加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478万元,同比减少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