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电站附近住会得白血病”、“电磁辐射不利于小孩身体健康”……不知从何时起,这些成了街坊邻里热聊的话题。不仅如此,网络上关于变电站的负面消息也层出不穷。一谈起变电站、高压电线,人们不禁会联想起辐射。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电磁室主任宁健表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近日,一场在广东省科技图书馆举行的“超级变变变——众论:变电站的那些事儿”绿色电网科普知识讲座上,来自环境辐射监测、电气工程学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为变电站正名:变电站并没有辐射。
2014年12月29日,广州第300座变电站——柳园变电站落成。至此,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拥有300座以上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的城市。
“数量线座仅仅用了6年时间。”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负责人和记者说,变电站的增长曲线与这座城市的生长曲线几乎吻合。
“环市路附近的永福变电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广州市供电局负责的人介绍,这个变电站从2004年开始筹划建设,期间居住在附近的业主们一直激烈反对,“历经11年,直到今天永福变电站才能投产。”
同样遭到市民冷遇的还有2012年开始建设的广州同德围变电站建设工程。供电局有关人员介绍,面对公众的反对,广州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原本打算组织部分街坊参加座谈会一起沟通,但街坊们并不买账,在其中一些街坊的阻拦下,原本确定参加座谈的所有居民代表最后临时决定拒绝参加,一度让同德围南德变电站建设项目走向死局。
“在广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广州市供电局有关人员透露,居民反对让广州变电站建设难问题日渐突出,广州拟建变电站目前有三成“难产”。
“如今街坊陷入‘闻电色变’的误区。”宁健坦言,变电站不能落成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周边居民。
据了解,今年入夏以来,广州迎来用电高峰,但多个地区均出现局部电力缺口。供电部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原因主要在于两个重点项目不能按预期完成,除地质因素等客观原因外,其实是因为部分居民拒绝建设电力设施导致的。
建设变电站解决供电问题本是好事,却为何屡遭冷遇?原因之一就在于市民认为在小区内建设的变电站会危害身体健康。
“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全国电气工程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蚁泽沛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就这个问题曾对60多个国家历时10年开展“国际电磁场研究计划”,其研究结论是:输变电项目产生的不是电磁辐射,而是低频的电场和磁场。“的确,通电导线周围会产生电磁场,而交变的电磁场也会辐射出电磁波,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天线。因此,按照天线理论,变电站和通电导线都很难成为有效的辐射源。”
蚁泽沛还补充道,变电站等电力设备使用50或者60赫兹的工频(工业用交流电频率),而人们日常使用的移动GSM信号频率是900MHz,其波长(光速/频率)为33厘米,这也使得手机靠内置天线就能发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比显而易见,人们口中所说的变电站‘辐射’远远小于手机。”
然而有居民向笔者表示,其居住的小区在变电站落成后,附近居民患癌症情况有所增加。对此,宁健以实例给出答案:广州供电局办公楼与220千伏天河站仅一墙之隔,广州电力监理公司和电力设计院就在110千伏金贸站、110千伏林和站内,110千伏龙潭站墙外是电力企业干部职员的宿舍,相当一部分职工24小时在电力设施旁生活和工作,经过长期跟踪监测,没有职工因此引起人身健康问题。
此外,变电站建设受阻还面临“邻避”困局。对于市民提出将变电房安置在郊区,蚁泽沛解释:“变电站都有一定服务范围,超出供给距离将面临有电用不着的窘况。”
据了解,广州市在2010年2月出台了《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在国内首次将变电站作为房地产配套项目进行建设,明确项目配套电力设施必须与开发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报建,建成后移交供电部门使用。供电公司负责人称,这一办法通过后,有30多个小区变电站顺利建成。
“同时,变电站的施工建设与日常管理都严格遵循各项规定。”供电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我国现行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一些指标甚至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还要严格。
不仅如此,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早年的变电站外形不够美观,多为居民诟病,经过一系列事件,供电局的观念也在转变,如今在变电站噪音控制、外观设计上都做了非常大的改进,项目建设前经过多次沟通,真正动工时候业主的投诉已经有所减少了。
宁建表示,现在很多变电站体积小,外形也多样,但都依据附近建筑物特点而建,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此外,“建设项目透明公开、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是不可或缺的。”宁健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在网站上公开环保批文、方便市民查阅规划图、增加变电站建设的透明度等,也可以适时根据群众的需求到居民家门口进行电场强度的测试,为市民消除疑惑和顾虑。(通讯员李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