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质荣誉 > 资质

揭开量子引力的神秘面纱:通俗易懂的量子引力

来源:M6米乐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4-06-24 11:03:35

2024-06-24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物理世界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描绘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另一个是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物理世界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描绘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另一个是描绘宏观世界的广义相对论。然而,这两大理论并不兼容,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量子引力的概念,试图统一这两大理论,揭示宇宙中最深奥的秘密。这篇文章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了解量子引力的基础知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实验验证和未来展望。

  例如,光可当作波动传播,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同时,光也可当作粒子,解释了光电效应。量子力学还包括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现象。量子叠加意味着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而量子纠缠则描述了两个粒子即使相隔遥远,也能瞬间影响对方的状态。

  广义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描述了引力的本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观,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并不是一种力,而是时空的弯曲。当质量存在时,时空会发生弯曲,物体沿着弯曲的时空轨迹运动。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将一张橡皮膜拉紧,然后在上面放一个重物,重物使膜凹陷,附近的小球沿着这个凹陷滚动,这就类似于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轨迹。广义相对论成功解释了许多天文现象,如水星轨道的进动和黑洞的存在。

  尽管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各自领域非常成功,但它们在极端条件下不再适用。例如,在黑洞的奇点处,引力极强,时空曲率极大,需要广义相对论来描述;同时,奇点处的尺度极小,需要量子力学来描述。然而,这两者的基础原理相互冲突,使得我们没办法用现有理论来完整地描述这些现象。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需要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引力效应。这种尝试大多分布在在将引力场量子化上,类似于电磁场的量子化过程。

  科学家们提出了“引力子”这一假设粒子,作为引力场的量子,类似于光子的电磁作用,引力子是引力的传播媒介。引力子被假设为无质量、自旋为2的玻色子。将引力场量子化并引入引力子,有助于在量子层面上理解引力相互作用,并为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提供一个潜在的框架。

  理查德·费曼等物理学家尝试使用费曼图来描述引力相互作用。费曼图将复杂的量子场论计算简化为图示形式,粒子的运动用线段表示,粒子相互作用的顶点用点表示。外来线代表进出的粒子,内部线代表虚粒子(短暂存在的粒子),每个图对应于一个特定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方法在量子电动力学(QED)中非常成功,他们通过虚粒子的交换解释电磁相互作用。

  当科学家们将类似的技术应用于引力场,希望能够通过引力子的交换来解释引力相互作用。然而,这种方法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高能条件下。在这个条件下,量子引力计算中会出现无穷大。这些无穷大来源于费曼图中的虚粒子环积分,这些积分在高能下变得发散。

  在QED中,通过重整化过程可以消除这一些无穷大,使理论结果有限且可观测。然而,在量子引力中,现有的重整化技术没办法有效地处理这些无穷大,使得计算结果无法物理上自洽。

  具体来说,量子引力的费曼图计算中,涉及到引力子自能和引力子-物质相互作用的高阶修正项,这些项在高能下变得无穷大且无法通过标准的重整化过程消除。因此,量子引力被认为是“非重整化”的。

  后来,科学家们为了能消除计算中的无穷大,又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重整化技术,使得理论能够自洽。然而,当科学家们尝试将同样的技术应用于量子引力时,发现无穷大无法通过现有的重整化技术消除。

  约翰·惠勒和布莱斯·德威特提出了一种尝试,将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场用量子波函数来描述。这一方程被称为“惠勒-德威特方程”,试图将广义相对论的哈密顿量量子化。然而,这一方程在数学上极其复杂,且缺乏物理可解释性。

  其他科学家尝试通过将引力场和其他基本力统一在一个大统一理论框架下,这些尝试包括Kaluza-Klein理论,这个理论尝试通过将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在五维空间中描述。这个模型设想,在额外维度上引力和电磁力可以表现为统一的力场。然而,这些早期模型在高能条件下仍面临理论自洽性的问题。

  科学家们还尝试在超对称和超引力的框架下寻找统一的引力理论。超对称理论引入了每个粒子都有一个对应的超对称粒子,而超引力则将超对称引入引力相互作用中。这些尝试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理论问题,但仍未能完全克服重整化的挑战。

  尽管早期的尝试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这些工作为后续量子引力研究奠定了基础。科学家们慢慢地认识到,需要新的理论框架和工具,才能真正统一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从而揭示引力的量子本质。这为后来的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等新兴理论的提出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弦理论提出,宇宙中最基本的单位不是点状粒子,而是“一维弦”。这些弦在不同模式下振动,产生我们所知的各种粒子。弦理论还需要额外的维度来描述这些弦的振动模式,这些额外维度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

  弦理论能够自然地包含引力子,解释了引力的量子性质。然而,弦理论的数学复杂性和缺乏实验验证是其主要挑战。尽管如此,弦理论为统一所有基本力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框架。

  时间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理学家阿比·阿什特卡引入了阿什特卡变量,使得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形式更接近杨-米尔斯场论,这是重新表述广义相对论的关键,使其更适合与量子力学结合形式化的广义相对论。这一突破为后来的圈量子引力奠定了基础。

  圈量子引力提出,空间本身是由离散的量子几何构成的,在圈量子引力中,空间和时间都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几何类似于小环。具体来说,面积和体积等几何量在普朗克尺度上是离散的。这种离散结构避免了经典广义相对论中的奇点问题,例如黑洞奇点和大爆炸奇点。

  圈量子引力避免了弦理论中额外维度的假设,直接在现有的四维时空中工作。圈量子宇宙学是圈量子引力在宇宙学中的应用。科学家们基于圈量子模型提出了宇宙“反弹”模型,即宇宙在达到极高密度时会经历一次反弹,而不是奇点。

  然而,圈量子引力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从这些量子几何推导出我们日常观察到的经典时空。

  量子引力的实验验证极其困难,因为它涉及极高能量和极小尺度,远超现存技术的能力。例如,普朗克尺度是量子引力效应显著的尺度,但我们目前无法直接探测到这一尺度上的现象。

  尽管直接探测量子引力效应困难,科学家们仍在探索间接的实验途径。例如,宇宙学观测能够给大家提供早期宇宙的量子引力效应信息;高能粒子物理实验如大型强子对撞机也有一定的可能揭示新的粒子或现象,为量子引力提供线索;引力波探测器如LIGO则有可能观测到与量子引力相关的现象。

  量子引力理论有望解决许多当前未解的物理难题。例如,黑洞信息悖论是指黑洞蒸发过程中信息的丢失问题,量子引力理论可能提供解决方案。此外,量子引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大爆炸的初始条件,为宇宙起源提供新的视角。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量子计算和先进探测器的发展有望推动量子引力研究的突破。量子引力的研究不仅对基础物理学有重大意义,还可能对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揭开宇宙的最终奥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