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这些新冠谣言“带节奏”
来源:M6米乐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4-06-17 18:48:402024-06-17
超市内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很容易传播新冠病毒?红外测温仪对身体有害?健康码会泄露个人隐私 ...
超市内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很容易传播新冠病毒?红外测温仪对身体有害?健康码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微波炉、紫外线等可消毒口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与抗疫相伴左右的还有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科学传言,这些是真的吗?
最近,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布了最新的“科学”流言榜,对这些错误信息予以辟谣,请大家睁亮双眼,绝对不能被传言“带节奏”。
真相:在一般的情况下,柳絮携带新冠病毒并导致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极低,基本上可忽略不计。柳絮能传播新冠病毒,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1.较大数量的病毒颗粒附着于柳絮上;2.这些病毒一定要有较强感染活性。
新冠病毒浓度最高的地方,一般是集中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或者集中存放患者或病毒污染的医疗垃圾区域。根据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指南的要求,患者会尽量被安排在负压病区或病房内(污染空气不能逃逸到环境中的区域),被污染的区域会定期消毒,病区的污染空气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医疗垃圾也需要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很难出现大量病毒附着在几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柳絮上的情况。
如果在极低几率下部分病毒逃逸到环境中,而又碰巧遇到了一棵大柳树,或者某位患者不小心冲着这棵大柳树的满树飞絮咳嗽了半个小时,导致部分病毒附着在柳絮上,也很可能会被自然通风迅速吹走稀释掉,这就逐步降低了病毒附着于柳絮上的几率。万一还有一些顽强病毒紧紧依附于柳絮不肯离开,只要经过几个小时到1天,病毒也就不具备感染活性和能力了。因此,不用担心新冠病毒通过柳絮传播疫情,反而更应注意柳絮引发的过敏和火灾问题。
真相:新冠病毒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侵害部位是肺部。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说明,病毒会在咽喉部位停留4日才进入肺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体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喉咙疼痛”未必是感染新冠病毒特有症状。而且,盐水、醋和清水对病毒本身并没有杀灭作用。目前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毒方式只有医用75%酒精、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均属体外消毒用品,其消毒机制与体内消毒并不相同。
真相:目前没有研究证明,病毒能够在瓜果蔬菜肉类等食品上存活,也没有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蔬菜瓜果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世界卫生组织2月21日发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根据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研究经验,冠状病毒并不通过食物传播。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依然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无须过度恐慌。
新冠病毒对热敏感,在56度的环境下30分钟就能灭活,而沸水或炒菜温度往往达到了100度甚至更高,病毒立刻就被杀死了。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上的习惯,高温烹饪正是消灭病毒的最佳“利器”。水果的卫生问题也不用担心,因为不少水果如橘子、香蕉等,本身都有表皮,能够隔绝病毒的入侵。如苹果、鸭梨等无表皮水果,在食用前最好削去果皮,用清水洗干净后再食用。在疫情防控时期,应多吃热食、熟食,多选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容易烧熟煮透的肉类等食材。减少或不食用寿司、生鱼片、白切鸡等生冷食物,也要注意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和禽肉制品。
真相:随气温回暖,有人担心蚊子会不会成为传播新冠病毒的新隐患?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晓光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晓光表示,病毒对宿主特异性的要求很高。目前,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但没有证据说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蚊子,并通过蚊子传播。即使可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也不是所有种类的蚊子都能传播,比如登革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而库蚊却不会传播登革热。
真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马科表示,有紫外线灯时,在无人房间每日紫外线小时之后可起到消毒效果,达到56℃的温度30分钟也可有效灭活病毒。但太阳的照射温度既不能够达到56℃,日照紫外线的强度也达不到紫外线灯的强度,“晒太阳就能杀死新冠病毒”说法并不靠谱。
武汉市第四医院眼科医生杨蕾蕾提示,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之一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特别容易造成眼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人们即便不直视紫外线灯源,在开着紫外线灯的房间待久了,同样有可能“中招”。因此在使用紫外线灯做消毒时,人应当离开现场,使用结束后,先通风一段时间,再进入房间。
真相:前不久,一款号称在家就能自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检验试剂盒在微信朋友圈中露面。卖家宣称,在家指尖采血后,只需要15分钟,就能检测出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肉眼即可判断。
对此,北京市药监局提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暂未有家用版,不要轻信“微商”的虚假宣传。虽然新冠病毒目前还不能够实现自测,但相关研发正在进行。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验测试试剂11个,都不能家用自测,均需要具备PCR实验室及专用设备的医疗机构才能完成检测。
真相:口罩的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它非常细,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度时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使防护效果降低。水的进入也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导致过滤效果一下子就下降。
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血液、唾液等很难渗入。因此,表面涂抹酒精难以起到消毒作用。同时,酒精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
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过滤性能大幅下降。微波炉加热也会破坏口罩内部结构,同时,如果将微波炉用于处理医疗垃圾,将不能继续加热食物。
真相:近期,日本研究人员称将鸵鸟蛋的抗体制作成过滤层并置入防护口罩中,可以彻底杀灭病毒。近期,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等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已明确将该信息列入谣言范畴。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所特任研究员张昊表示,日本市场上宣称采用了抗病毒材料的口罩品种少说也有几十个,其中原理更是五花八门,然而此类口罩的实际抗病毒效果却从来就没得到过官方卫生机构的认可,均属于商业噱头。
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中心副主任、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教授靳向煜也表示,目前尚无抗新冠病毒口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机构的肯定。“目前口罩最多能做到灭菌包装,即出厂前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处理,但在口罩短暂使用的过程中还做不到主动消灭病毒。”
真相:火车站、高速路口、超市……由于防疫需要,在很多公共场所,红外测温仪都成了标配。于是,如红外线测温仪频繁照射眼睛会伤害视网膜引起眼病等谣言也随之而来。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是当人体的红外热辐射聚焦到检测器上时,检测器把辐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这个电信号在被补偿环境和温度之后以温度为单位来显示,所以红外线测温仪并不是对人体发射红外线,而是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对我们的眼睛和身体都是没有伤害的。
真相:这种观点不对。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网发文指出,从迄今得到的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可以在所有地区(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传播。避免染上病毒的最好方式是勤洗手,这样做才能够除去手上可能携带的病毒,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因手碰触眼睛、嘴和鼻子有几率发生的感染。
真相:防疫期间,健康码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但近日有网友质疑健康码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刘博介绍,健康码是按照每个用户自行上报的真实数据,依托国家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融合汇聚卫生、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的防疫健康信息。技术上,在用户上传的个人隐私信息页面设置有加密措施,他人无查看权限。
刘博还表示,个人隐私信息也受到法律保护。出于疫情防控而采集的信息,只能作为防疫使用,擅自泄露、滥用个人隐私信息的将受到法律严惩。“但个人也需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在扫码同时主动识别陷阱,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健康码盗用个人隐私信息。”刘博建议。
反食品浪费要立法了,今后“下馆子”要注意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详细】
中国同舟共济战“疫”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率先报告、率先出征,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详细】